国产成人免费看一级大黄_日韩国产欧美情侣视频_91极品18禁国产在线播放_国产绿帽大神在线视频_97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信息網(wǎng)_資訊網(wǎng)

經典美文聯(lián)系我們

周口信息網(wǎng) > 熱點信息 > 正文

汶川地震13周年特寫:與地震波賽跑的人

網(wǎng)絡整理 2024-04-05

(原標題:汶川地震13周年特寫:與地震波賽跑的人)

2021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3周年紀念日。時光荏苒,但由這場大地震所引發(fā)的地殼應力的改變,在13年來又誘發(fā)了數(shù)起破壞性地震。

但積極的變化是:中國的應急響應速度、建筑物抗震等級均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對地震信息的感知不再依靠“肉測”,而是通過手機、電視、廣播等接收終端,在地震波到來前的幾秒甚至幾十秒收到預警信息,提前采取避險措施。

王暾是推動中國地震預警事業(yè)進步的關鍵人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今年“5·12”前夕對他進行專訪,講述地震預警10年的進展。

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wǎng)

2008年512大地震后,擁有雙博士學位的王暾選擇回國,開始研發(fā)地震預警技術,這項技術利用電波傳輸速度快于地震橫波的原理,在地震正在震中發(fā)生、地震橫波到來前將預警信息傳送給用戶,當時全球范圍內僅有墨西哥和日本掌握了這項技術。

事實上,中國地震局在2000年左右便開始研究這項技術。但直到汶川地震前,項目進展緩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知的信息是,其中既有人力和財力原因,也存在一些爭議,如地震預警是否必要——有專家認為,地震預警存在盲區(qū)半徑,預警信息從傳感器到中心處理器、再傳送給用戶的過程中,也在理論上存在誤報和漏報的可能。

官方的踟躕不前,給了王暾機會,他帶著300萬自籌資金組建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開始對地震預警技術進行研發(fā),自己的身份從一名博士,轉變?yōu)檫@家民營研究所的所長,“與汶川地震之前相比,我們的一個有利條件是,汶川地震后的余震不斷,給了我們的技術很好的驗證平臺,并通過實測來不斷完善預警系統(tǒng)”,王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與此同時,中國地震局也繼續(xù)推動地震預警的研究,如在國家發(fā)改委的項目支持下,2009年開始在首都圈和蘭州都市圈做地震預警試驗,該項目后來在2017年通過驗收。

此外,當年科技部的一項計劃也支持中國地震局利用臺灣海峽地震多發(fā)的條件,展開地震預警的試驗工作。

民辦機構和官方一前一后的展開地震預警試驗,這為此后的“官民之爭”埋下伏筆。2010年玉樹地震后,中國地震局明確提出為地震預警立項,爭取國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同年11月,王暾在前期研究、試驗的基礎上,開始在汶川地震余震區(qū)小規(guī)?;ㄔO傳感網(wǎng),對地震預警進行實測。

5個月后的2011年4月19日,四川發(fā)生的一次地震被王暾的地震預警接收器捕捉到,急促的預警聲響過20秒后,地震波及成都,這一幕因有完整的視頻證據(jù),被認為是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首次獲得成功的佐證。

2011年—2012年7月之間,成都高新減災所只布設了130個傳感器,而在獲得外部資金支持后,傳感器網(wǎng)的建設加速,到2013年2月,王暾宣布已超過墨西哥和日本,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wǎng)。

地震預警發(fā)布權與服務權的“官民之爭”

但隨之而來的,是關于地震預警發(fā)布權與服務權的“官民之爭”,即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誰能擁有預警信息的發(fā)布權與服務權,有專家指出,如日本的地震預警信息由日本氣象廳發(fā)布,交由民間機構服務并不妥,且一旦誤報,易發(fā)生恐慌。

王暾則認為,地震預警是同時具備科學性、公益性、公共安全性和商業(yè)性的。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既然有科學屬性,就破解了減災所與地震局矛盾的問題,科學屬性是面向所有能夠研發(fā)出優(yōu)良地震預警技術的機構的。地震預警的誤報率與準確率取決于地震預警技術系統(tǒng),與建設地震預警網(wǎng)的機構的行政級別無關,“創(chuàng)新不能戴上制度枷鎖,公眾廣泛的參與是重要的力量,企業(yè)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同時,依據(jù)《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部門)都具有發(fā)布權,而不是只有省級政府或省地震部門才能有發(fā)布權。

而在2013年舉行的一次地震預警管理辦法的專業(yè)討論會議上,當專家們正激烈討論地震預警的發(fā)布權之時,地震預警傳來,現(xiàn)場很多專家都接收到減災所地震預警網(wǎng)產生的預警信息,讓這場討論“意外”的以王暾的勝利結束。

2013年4月,四川蘆山7.0級地震發(fā)生,這是繼2008年5月12日后四川發(fā)生的最高震級地震。地震預警權和服務權的“官民之爭”暫告段落,中國地震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都加快了研發(fā)進程。一個月后,四川省政府成立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國西部的首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王暾有了新的身份——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到了2015年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在全國范圍內鋪設了6300個地震傳感器,覆蓋220萬平方公里的范圍,用戶通過手機,或架設在學校、社區(qū)的大喇叭便可及時接收預警信息,開展了民營單位廣泛的、安全的地震預警服務社會。

解決盲區(qū)半徑仍屬難題

2015年和2019年,王暾把地震預警技術先后輸出到了尼泊爾和印度尼西亞。

之前,王暾一直被問到,作為地震多發(fā)的美國為什么不用地震預警,“美國之問”也被反對者認為是中國不應發(fā)展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例子。但2019年1月美國也開始向公眾推廣地震預警,質疑聲音逐漸消失。

王暾認為,對于一項新技術是否應該采納的評價標準,在于能否提高社會效率,或者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或者為國家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作出貢獻等,而不是在于國外是否研究與、應用。特別是隨著中國越來越走在了世界創(chuàng)新的第一梯隊,科技創(chuàng)新自信感應該被加強。

當然,曾經的爭議還包括:地震預警存在盲區(qū)半徑,即在現(xiàn)有技術條件內,震中半徑20公里內,電波無法跑贏地震橫波,導致震中居民接收不到預警信息,“盲區(qū)內的傷亡比例是最高的,這是地震預警實際效果不大的關鍵”,在2018年5月12日前夕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一位來自高校的學者提出了上述觀點。

王暾認為,盲區(qū)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6.5級以上的地震,40公里的破壞性區(qū)域會顯著的大于20公里的盲區(qū)半徑”,他同時表示,地震預警的目的是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汶川地震中,如果擁有預警技術,雖然有預警盲區(qū),盲區(qū)僅僅在震中映秀附近20千米范圍內,但是甚至汶川縣縣城都有7秒預警時間,北川有31秒預警時間,青川55秒預警時間,很多民眾就可以提前避險,可以減少2~3萬人傷亡。不過,隨著中國地震局也堅定推進地震預警工作,預警盲區(qū)也不再成為中國地震局專家否定地震預警、否定減災所成績的原因。

2019年6月17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成功預警了長寧地震,引來諸多媒體報道,王暾再次被推到聚光燈下。

但王暾也注意到一個災害預警領域的規(guī)律,災害是小概率事件,災害預警也是小概率事件。地震預警APP的平時下載量很少,每天有十幾個,甚至是零。但每當?shù)卣鸢l(fā)生后,下載量就大規(guī)模的爆發(fā)。2019年四川長寧地震后,每天下載量是百萬級的,成為當時安卓系統(tǒng)的最高下載應用程序。

資金鏈斷裂危機

王暾的“總部”在成都高新區(qū)軟件園內,這里誕生了包括迅游科技、極米科技等知名公司,造富神話不斷出現(xiàn),軟件公司之間的人員流動頻繁,薪水隨著不斷跳槽而增長,但2019年之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平均工資都顯著低于同行的,王暾預計只有同行們的7成左右。

最大的危機,其實出現(xiàn)在2010年。在進行地震預警技術研究兩年后,在技術體系和試驗成果都沒出來之前,王暾的300萬資金全花光了,各項給予他個人的人才補助也全部搭了進去。

到了當年4月,所里面開始連續(xù)數(shù)月發(fā)不出工資,人員流失嚴重,20人的研究團隊下降到13人,王暾唯一能做的是,每天召集員工一起吃飯,但就是沒有工資發(fā)。甚至一些材料供應商也不愿再與他們合作,因為總是拖欠項目款。當時,包括王暾在內的很多員工,甚至依靠刷信用卡來維持研究所正常運轉。

2010年底,轉機出現(xiàn),王暾等到了科技部創(chuàng)新基金的50萬支持,成都高新區(qū)的配套資金也來了。2011年3月,北京一家公司需要采購高鐵地震預警設備,王暾提著兩個地震烈度儀到了該公司演示,順利拿到95萬的項目資金。

2019年,四川達州的一家企業(yè)投來3800萬的資金,有了這筆錢,王暾才將自己員工的水平提升到軟件園的平均水平以上。

未來將進行地震預報研究

2020年末,持續(xù)多年的地震預警“官民之爭”告一段落,在中國地震局新任局長閔宜仁上任后不久,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簽約,共建“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王暾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成都中心主任,雙方同時宣布將共建中國的地震預警網(wǎng)。

王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雙方共同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共建想法:已有的傳感器網(wǎng)絡的融合、預警中心軟件體系的融合、預警應用經驗的融合。目前,雙方共同制定了《中國地震預警網(wǎng)地震預警信息發(fā)布指南(內部試行)》,支持了減災所一直倡導的省市縣政府(地震部門)都能夠發(fā)布地震預警條款。

回顧來看,王暾認為,過去是單一的、依靠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自我主導“中國地震預警1.0版本”,而與中國地震局共建后,將會是2.0版本。

王暾期待,未來的地震預警網(wǎng)能實現(xiàn)盲區(qū)半徑更小、可靠性更高、應用規(guī)模更廣的目標?!安豢杀环裾J的是,正是在減災所的努力下,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地震預警網(wǎng)絡的國家”,王暾說。

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一共有9名博士,員工120多人,王暾預計很快會增加到150人。其研究范圍,也從地震預警向多災種預警延伸,包括山洪、泥石流、山火的預警等,包括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也成為他們新的投資者。

王暾自己也有好消息傳來:在回國13年、進行地震預警10年后,他終于有錢在成都買房了。

(作者:李果 編輯:鐘映佳)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huán)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免責聲明:信息網(wǎng)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Tags:[db:TAG標簽](1413040)

轉載請標注:信息網(wǎng)——汶川地震13周年特寫:與地震波賽跑的人

搜索
網(wǎng)站分類
標簽列表